查看原文
其他

程章灿:读《金石录》小识(节选)

文字研究 2022-06-27

程章燦:讀《金石錄》小識(節選)

程章灿:读《金石录》小识(节选)


清代学者王鸣盛在《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序》中说:“金石之学自周、汉以至南北朝,咸重之矣。而专著为一书者,则自欧阳永叔始。”自欧阳修《集古录》之后,同类著作层出不穷,其中首先要提到的是赵明诚《金石录》。《金石录》一书著录的两千卷金石刻,凝聚了赵家两代人的心血,也得到了当时许多同道友好的支持。赵明诚、李清照夫妇数十年辛勤搜聚,孳孳以求,中间又经历靖康之乱,故物散失,李清照在流徙颠簸之余,将赵明诚的遗稿整理成书,其中的艰难与辛劳一言难尽。李清照编完《金石录》后写的那篇后序广为流传,序中那些充满沧桑感喟的动人叙述,也使《金石录》一书在专门学术领域之外拥有了更大的知名度。从数量上来看,欧阳修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,而赵明诚所集卷数正好比欧阳修多一倍。从文献学专业角度来看,无论就其琳琅满目的著录、严整有序的编排,还是就其考证之深入精博来说,《金石录》一书都不愧为宋代金石学著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。

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翁,称:“吾家藏书一万卷,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,有琴一张,有棋一局,而常置酒一壶,以吾一翁,老于此五物之间,是岂不为‘六一’乎?”(《六一居士传》)虽然《集古录》跋尾中也有以金石证史的内容,但是,从总体来讲,欧阳修对于所收藏的金石遗文更多是采取一种优游玩赏的态度,故其题跋颇多涉及其中的文章与书法。《金石录》跋尾则更多地采取一种史学研究的态度。赵明诚《金石录序》自言,“《诗》、《书》以后君臣行事之迹悉载于史,虽是非褒贬出于秉笔者私意,或失其实,然至其善恶大节有不可诬,而又传之既久,理当依据。若夫岁月、地理、官爵、世次,以金石考之,其柢梧十常三四。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,不能无失,而刻词当时所立,可信不疑”。“至于文词之媺恶,字画之工拙,览者当自得之,皆不复论。”换句话说,《集古录》体现的主要是文士的身份立场,考史乃其余事;而《金石录》则体现了学人的身份立场,因而态度更为严谨。欧阳修的兴趣比较广泛,赵明诚的目光则较为专一。不同的态度,以及赵明诚所具有的时代优势,使《金石录》能够补正欧阳修以及其他前辈学者的讹误阙漏,有后出转精之誉。朱熹在《家藏石刻序》中,就称赞《金石录》“诠序益条理,考证益精博,予心亦益好之”。应该说,这不是朱熹的一己私见,而是金石学界的公论。

赵明诚(字德父)题记欧阳修(谥号文忠)《集古录》手迹

相關鏈接:


黄宾虹:金石学之讨论及其范围

李清照:《金石录后序》及其他

中华勤学故事:欧阳修、李清照、文天祥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